张宏江:人工智能如何帮人类进入科研新范式?******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人工智能能够如何帮助我们进入科研的新范式?”
这是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12月9日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的主题论坛“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中,抛出的一个问题。
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AIIG)承办,中国新闻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国际组织、国内外学术机构支持。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的主题论坛“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上发言。主办方供图张宏江认为,回顾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经历了不同的科学发现范式。
“几千年前,人类就通过观察、实验来描述自然现象。比如‘日心说’是通过对天象的观察来对整个宇宙。随着科学的发展,四五百年前,理论模型范式出现。人们通过对某一现象的观察总结出理论,从而指导新的科学研究。五六十年前,尤其当大型计算机出现后,面临更复杂的问题,比如天气预报、地震模拟,人们无法再用简单的物理公式、简单的方程构建完整的模拟系统研究理论,人们引入了计算范式,用计算来模拟的方式做科学研究。到二十年前,我们进入大数据时代,科研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可以进一步驱动物理模型。”
“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科研范式。”张宏江说,人工智能经过多年发展,尤其过去15年深度学习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给科学研究推出一个新的范式。“这个范式是AI驱动的范式。实际是用深度学习的算法,直接从数据中建立新的模型,其背后是数据、模型、算法和算力。”
张宏江指出,深度学习在革命性地推动了语言、图像和视频处理、识别和应用之后,正在迅速地改变科学研究的范式,这种新的范式就是物理世界的“数字化+自动化+深度学习”。
他说,“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黄金期,新的设计范式,都可以借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赋能。”
张宏江坦言,未来十年蕴含着科学发展与产业创新机会,包括数据、模型、算法、算力,其核心是背后的跨学科人才。(完)
青岛:厉行节约 边角料“变废为宝”****** 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朱天麒 午餐时间马上到了,青岛市机关食堂冷菜班组的师傅马圣虎连忙将今天的特色小菜“凉拌香菜根”端到了取餐台。 “食堂每天要切配各种蔬菜,会产生大量的芹菜叶、白菜根、香菜根、萝卜尾等边角料,扔掉了怪可惜。”马圣虎告诉记者,冷菜班组的师傅们想办法“变废为宝”,每天将切下的根、茎、叶洗净,拌上盐或酱油加辣椒、糖、花椒等调味品,制成一道道精美小菜。美味下饭的小菜不仅深受就餐人员的欢迎,而且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 将边角料“吃干榨净”是青岛市机关食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青岛市成立了反食品浪费工作领导小组,将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编制了《机关食堂管理服务标准化手册》,对食材采购、储存加工、餐厨垃圾处理等全流程进行规范。 “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实施规范化管理、建设数字厨房。”青岛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周先胜介绍,他们把机关餐饮工作全流程分解为94个标准微视频,将每一项工作流程细化和量化。通过标准化食堂建设,达到源头管控标准化、菜品制作标准化、出品品质标准化,实现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品质提升。 通过动态大数据进行后厨精细化管理也是青岛机关食堂厉行节约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每个餐厅都会根据人数准备食材数量,做到“按需补餐”。尤其在制作素菜的时候,都是一餐盒一餐盒地出菜,这样不仅能保持菜品的质量和口感,还能减少剩余原料的产生。 在青岛市机关食堂的走廊、墙壁上,一张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宣传海报迎面而来,甚至每张餐桌上,都摆放着“光盘行动”的提示牌,随时提醒就餐者不要浪费食物。 通过持续的宣传督导,文明节俭用餐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在青岛市机关食堂的餐具回收区,反食品浪费督导员告诉记者,“光盘行动”实施以来,就餐者基本都能做到盆干碗净,餐余垃圾减少了一半。而通过食材的充分利用,制餐区的餐厨垃圾总量也下降了35%。 此外,2022年,青岛市已将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列为全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和节约型机关创建内容,并组织开展市、区两级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督查,一方面推动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再上新台阶,另一方面也督促广大干部职工养成绿色低碳的健康生活方式。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1日 04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